对赵姨娘的态度,就能看出尤氏好命;凤姐歹命;钗黛湘探的不同命
2025-03-29 14:55 雪天闻狗吠
小说《红楼梦》里,若说哪个人即可恨又可怜,当属赵姨娘了。
她是荣府掌门人贾政的姨太太,又育有一儿一女,在母凭子贵的封建社会大家庭,本来握一手好牌,却被她打得稀烂。
赵姨娘最大的缺点就是凡事不自省;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带坏了贾环;做出最恶毒的事情就是在马道婆的蛊惑下做法害宝玉和王熙凤。这些都是她的可恨之处。
她可怜的地方是上面主子贾母、王夫人、凤姐都压制她;下面仆人也不尊重她,竟被小丫头们围攻;亲生的女儿也不认她这个妈。
面对这样的一个没有体面、不受待见的人,大家分别用各种态度对她呢?能否借此看清每个人的不同面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首先看一下凤姐。
贾环恶意把灯油泼向宝玉,烧伤了宝玉的脸。虽说赵姨娘的思想行为有影响到贾环,但毕竟这件事不是她教贾环做的,我们看王熙凤做了什么:她说:“老三还是这么慌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高台盘。赵姨娘时常也该教导教导他。”这分明是煽风点火,把不是引向赵姨娘。一句话提醒了王夫人,便不骂贾环,叫过赵姨娘来骂了一遍又一遍。
只因为听见说赵姨娘抱怨丫鬟们少了月钱,凤姐就站在廊沿处,当着众婆子面泼妇骂街似的辱骂赵姨娘:“也不想一想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
赵姨娘没有别的来钱道,只有每个月的二两月银。凤姐过生日,“念念不忘”赵姨娘:“还有两位姨奶奶,她们出不出(银子),也问一声儿。”赵姨娘和周姨娘只好乖乖地出了二两银子——一个月的月银。凤姐洋洋得意:“有了钱也是白填送别人,不如掬来咱们乐。”
对待赵姨娘,凤姐态度最为恶劣。随意欺负,不计因果报应,也不惜为自己埋下仇恨,是一种不明智之举。凤姐自己的下场很惨,惨的不是是死,是被人认为该死,与她一向捧高踩低的行事有关。
和凤姐持截然不同态度的是尤氏。她和赵姨娘之间关联的事并不多,好像也只有凤姐过生日这一件事。凤姐过生日,老太太指派尤氏操持。当凤姐提出让两位姨娘也出一份银子的时候,尤氏骂凤姐:“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当银子凑上来后,尤氏趁着凤姐不在跟前,又把赵姨娘和周姨娘的银子还给她们,她两个起先不敢收,尤氏对她们两个说:“你们可怜见的,那里有这些闲钱?凤丫头便知道了,有我应着呢。”她们两个才敢收下。
从这件事情看尤氏,真是让人敬服。如果说这是送人情,对于尤氏这样的权高位重的内当家,赵姨娘也并没有利用价值。只能说明尤氏心地善良、仁厚。为什么尤氏没有娘家撑腰,没有养育儿女做根基,在妻妾成群的贾珍身边也能地位稳固,也能得到贾珍的尊重,大概和她的这种温和怜下的品行不无关系。
和尤氏对待赵姨娘态度接近的是宝钗。
首先,有一次贾环去她哪里玩,因为输钱赖账跟莺儿吵起来,宝钗为了不叫贾环没脸骂了莺儿,还在宝玉跟前替贾环掩饰。
第二件事便是薛蟠从姑苏贸易回来,带了一些笔墨纸砚和小玩物。宝钗也送给贾环一份。
还记得湘云那次开社做东,用螃蟹宴宴请贾府女眷,湘云特意吩咐人盛两盘子螃蟹给赵姨娘和周姨娘送去。体现了湘云不轻慢赵姨娘的态度。湘云一直崇拜宝钗,宝钗的行为自然会影响她。说不定螃蟹宴的头一天晚上,宝钗和湘云商量人头数目时,已经把赵姨娘和周姨娘也算数了。可以说那个时候的湘云对赵姨娘的态度,原是宝钗的态度。
宝钗用的是一种友善的态度对待赵姨娘。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友善换来了赵姨娘的感激之情:“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
宝钗和湘云能够善待赵姨娘,是不是说明她们两个认同赵姨娘呢?也不是的。
薛宝琴刚来的时候,湘云告诫她:“……你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宝钗对说此番话的湘云评价是嘴太直,意思是净说实话。
所以我们看,宝钗对赵姨娘也是心有戒备,但仍然做到以礼相待。不得罪人,即便是弱势群体。这是宝钗高于黛玉之处。
有人说这就是宝钗八面玲珑、处事圆滑的表现。我认为也不能一概而论,若果说能顾全别人、特别是一个处境不如自己的人的体面,那也是一种个人的修养,是值得称颂的。
林黛玉对赵姨娘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不喜欢也不理。在她父亲去世时,她也有从家乡带回来过纸笔,但她并没有宝钗那样,分一份给贾环。就像赵姨娘感怀宝钗时说的那样:“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可以看出,赵姨娘自己身上有缺点,有局限,但是谁对她好她也是知感的。如果赵姨娘有资格为宝玉远亲投票,我想赵姨娘一定会为宝钗投上一票。
最后看看探春,她是怎么对待赵姨娘的。
赵姨娘为了兄弟去世多讨几两银子,跟探春发生争执,探春说了两句话。一句是:“谁家的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一句是:“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探春亲口说赵姨娘是奴才,还不认自己的亲舅舅,这两句太伤赵姨娘了。
在小说里我们看到的,全是探春对赵姨娘的冰冷。唏嘘!赵姨娘是她的亲妈,探春却是跟她走得最远的一个。
当然这是由于赵姨娘自己不会为人处事造成的。就像探春当家那一次,作为亲妈,自己的地位不能为女儿带来荣耀,好不容易得了这么个能为自己争荣夸耀的好机会,女儿好便好,一定支持她,怎么能带头去闹事呢!这就是所说的赵姨娘的局限。
但是我们不说赵姨娘如何如何,今天谈论的就是面对这样的一个赵姨娘大家的态度。
可以说探春很聪慧,有清醒的头脑,有区分是非曲直的能力。作为女儿,她放弃了愚蠢好惹事的亲妈,选择了王夫人做母亲,选择了自保。这是明智的,却也是遗憾的。
说她明智,体现在追随了王夫人。探春的行为操守也确实得到王夫人的认可和喜爱,对她很器重。
说有遗憾,就是探春没能和亲妈站在一处。亲妈纵有万般不是,有女儿的纠正、扶持、提携,也不会太狼狈、太难堪。就像薛宝钗那样,在薛姨妈做事不妥之时,轻轻的那么一句:妈妈,此言差矣……那样,探春就完美了。
至于说赵姨娘能有多差劲呢?不过就是格局小,嫉妒,受到她认为的欺负,就要去理论、争执、报复,这些也终归是人性。平儿说得有理:“罢了。‘墙倒众人推’,那赵姨娘原有些倒三不着两,有了事都就赖她。”
人有可恨之处,老天自会作罚。不必忍受也不必欺负。我们做我们该做的就好。这是原则。
尽最大限度的善待别人,这是修为。
见一斑也可以窥全豹,从对待赵姨娘的态度上,看出来的是凤姐尤氏宝钗黛玉等人的不同面孔和命运走向。好坏由自取,半点不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