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都不愿意生孩子?文尾给出解决参考答案

2025-04-10 18:10  庐阳悟道

先看下某则新闻:

据报道:目前全国女性平均生育的孩子还不到1.5个。而国际上普遍认为,总和生育率只有达到2.1,才能保证每代人的数量稳定,一旦低于该水平,将可能出现人口萎缩的风险,并因此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即1.5)。

我国之前实施计划生育"长期基本国策"时,生育游击队屡禁不止;到现在国家"开放二孩"政策出台,生育反响波澜不惊,特别是在精英阶层,更是内卷得厉害。按道理,现代人物质生活上去了,受教育水平也上去了,眼界开阔了,认知深了,应该更明事理支持才对啊?

你说这人奇怪不奇怪。以前计划生育最严时,大家吃不饱穿不暖,却愿意多要孩子。有的为了要孩子,背井离乡,东躲西藏,甚至被罚得倾家荡产。即使这样,也挡不住他们生孩子的步伐。我们村就有一家,女的生了三个闺女后,为了生儿子,硬是在山里一个破茅草屋里,躲了三年,直到 生了一个儿子,才出来。回来后,家什都搬空了,他们却不后悔。这精神劲,感天动地的。

现在就算是生育政策放开了,可是身边的人,也没有看到几个生二胎三胎的人。大家还是选择生一个,还有不打算生孩子的,更甚的,选择单身一辈子的,也有一大波。就算国家有各种优惠政策,他们也不为所动。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不生孩子,结不结婚,这本来就是私事,人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为什么国家这么火急火燎的,又是放开,又是优惠,又是铲私培,又是压房产,动作频频,积极引导?这是因为,一群人的低生育,会导向社会劳动力供给不足和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的结果是创造社会财富能力降低;另外人口老龄化加速则导致社会负担加重;双向压缩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生不生娃已上升到国策地位。时下就有人要抱怨了:我要生时,你不让生;现在我不想生了,你又变着法引诱生,这政策咋矛盾了?其实不是。社会也和人一样,会生病。社会病了,也该吃药去调整一下的。以前社会经济主体是农业,全民处在生存层级,人口急剧膨胀的后果,是大家都没饭吃,所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是一剂良药。现在,社会经济主体是工业商业,经济增长空间大,可以养活更多人。另外,随着老龄化加剧,很多岗位就会空出来,这些活也要人去干。所以,保持一定年轻人口的数量比,也是一剂良方。

解放前,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为国捐躯者,大有人在,前赴后继;现在,囯家号召"为国生娃",响应者寥寥。难道大家都不爱国了吗?

看来问题并没有明面上的这么简单,还应该有它最深刻的底层逻辑。

据我观察,现代人不愿意生孩子,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1 年轻群体思想观念改变,个性觉醒并放大,精致利己思潮渐成主流。不愿生孩而降低生存质量。退婚潮成为背后推手。

2 拉高消费挤压生存空间,让家庭不堪重负,无法实现家庭自我循环,只有断尾求生。

3 年老群体有养老之忧,想为自己养自己老而留下少许积蓄。私心之下也逐渐放弃逼婚逼生阵地。生存成本成为压垮的最后一棵稻草。

4 农村的消亡加速家族意识弱化或消亡,也为不愿生孩推波助澜。

(一)年轻群体精致利己思潮渐成主流。

随着60∽70年代人群逐渐老去,8090渐登隆位,00后渐露头角,群体思潮也发生了迭层换代。男多女少局面以及及女性接受高等教育,逐步摆脱家庭煮妇地位,走到职场前台,赚钱能力增强等原因,女性自我意识逐步觉醒,不愿意沦为生育工具。这是其一。生育对女性身体伤害巨大,一场生育就是闯一次鬼门关,生育风险引发觉醒女性内心抗拒。生育后遗症如妊娠纹,身材走样影响颜值,阴道松弛影响性福等,也加剧了这种内心抗拒。为不婚不生主义提供了大量活跃空间。这是其二。婚后家庭不稳固,生育后遗症及年老色渐衰的生理规律,女性随着年龄渐长,越贬值。而男性正相反,随着年龄增长越成熟,财富值越大,越来越增值。任何一个男人都有猎艳心理,英雄本色嘛。而女性虚荣心强,想借色上位改变命运,于是小三发妻争位狗血剧频频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现实中的退婚潮也给女性婚后生育带来了阴影。这是其三。随着年轻群体中精致利己思想渐成主流,年轻人不愿因生孩子而降低生活质量。随着西化思潮涌入,传统思维退位,年轻人逐渐抛弃勤劳致富的祖辈传统,接受西方花未来的钱享乐理念,不断推高消费而让父辈买单,自然更不乐意受孩子拖累。抚养孩子的辛苦和折磨,更是难以接受。这是其四。最后一条就是社会恶性竞争。人性都是这样,人往高处走容易,往下坡走就难受。而竞争的终极导向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越到顶层竞争越强。底层人一看,我追求的顶点,是你的起点,那我还竞争个毛线,直接躺平,因而更穷,想生也生不起了。精英层人一看,哇,竞争这么强,我所有的精力和资源只有集中供一个,才有竞胜的可能,如多生几个,资源分散,必然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有被竞争对手打回原形的风险。于是,他也不生了。

(二)拉高消费挤压生存空间,让家庭不堪重负,无法实现家庭的自我循环,只有断尾求生。

大大小小的家庭共同组成一个社会,可以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一直是按照它自身发展规律,循环运转。人前代的生,长,育,老,死,然后再到后代的生,长,育,老,死,接棒循环,从而生生不息,"无穷匮也"。代与代之间循环,必须是顺生,即一代比一代强,才是良性循环。如果代与代之间,是逆生,即一代比一代衰弱,那这一支消亡也是迟早的事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都是借助家庭顺生循环机制,传承基因和文化,从而实现生命传承闭环的长治永存。

以前农业为主的社会,孩子是生产力,特别是男孩子。孩子长到七八岁时就开始干活,十五六岁当个大人使唤,力气可以换饭吃。生下来了基本不用管,有口饭吃就可以,所以多生几个也能养活,生存成本低。长大后价值最低也可以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有点能力的,可以光宗耀祖,继承大业。所以以前苦的是物质,但却觉得孩子是希望,是财富,是生产力,是家族势力,是祖上荣耀,有传承和开枝散叶功能,有养儿防老功能,所以乐意生。

现在到了工业和商业为主导的社会,光靠体力难以生存,还要依附在体力上的技能和智慧,而技能和智慧的获得,需要巨大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生,长,育,老,死,吃,穿,住,行,病,生活的方方面面,哪一点不是用金钱堆积起来的?婚房,彩礼,轿车,生育,哺养,教育,医疗,生活等基本费用,成了压在百姓头上几座新大山。现在普通家庭生养一个孩子都很费劲,孩子一直要供养到二十五六岁,能不能成才还难说。即使成才考上了大学,到大城市买房结婚,就是一笔巨资。大学一毕业,毕业就是失业,或者低工资就业,连上大学的费用都收不回来。他自己基本生活都照顾不过来,时不时还要啃啃老。指望他给你养老,是指望不上。最后还是要靠自己赚钱养老。所以现在养孩子成本高,收益低,是负债,是祖宗,好吃好喝供着不说,大了可能还记仇,更别说反哺了。所以现代人都不想多生养,因为没有价值,图不了个啥。现实中,短视的资本家往往用拉高消费方式来促销,过渡消费必导向百姓消费能力下降,家庭不堪重负。实在没办法,只有断尾求生。壁虎被抓住,常采用断尾求生的方法,人也一样,只不过这个尾,是指自己传承循环这个后路,不生了,断后路了。当绝大多数人都被逼选择这么做时,那必造成新生人口悬崖式下跌。这是个很危险信号,往大里说,导致绝种。

(三)年老群体放弃逼婚逼生阵地。

家庭里的父母辈本是逼婚逼生阵营老将。前几年都有电视小品,演单身儿女回家过年,为了应付父辈逼婚压力,租一个女友回家过年。说明这种逼婚现象很普遍。近年来,父母被儿女嫌弃类似新闻见诸报端,慢慢的,做父母的明白,传统养儿防老思想不可取,留点余粮给自己养老作打算,才是上策。为了避免被儿女掏空口袋,被迫放弃逼婚逼生阵地。所以,现在男女适婚年龄都偏大,也没有了多生的时间。

(四)农村的消亡加速家族意识弱化或消亡,也为不愿生孩推波助澜。

农村自然村以前都是家族式群居,随着城市化进程,村里的精英大多在大城市或县城买了房,回农村的机会就很少了。久而久之,同村人互不认识都很正常。下一代不认识的就更多。以前农村的家族意识逐渐弱化,以至消亡。换句话说,就是前代人深根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就没有了。以前为了家族繁荣分枝散叶而生小孩的大有人在,现在族群意识淡化,愿生的欲望就更淡了。

从上面分析的不愿生孩子原因,进一步浓缩得出如下结论,并斗胆支招。

1 女人方面原因,生育后遗症导致婚变,有风险不愿生。

支招:用法律保障女性权利,生育后导致婚变,财产无条件80%归女方。

2 家庭自我循环的生存链熔断,收入与付出不对等是造成不愿生的主要原因。

支招:不愿生最主要原因是孩子生出来后没有出产。孩子就业国家统一分配,保证孩子就业后,家庭所有经济付出3年内赚回,赚不回部分国家垫付。

3 如因多生育孩子导致老无所养。

支招:国家先垫付养老。供养老人的费用从儿女们工资里扣。

有这三点就足够了。@拍庐山G哥​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关注生孩子话题,如果您有不同意见,请在评论区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