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发现,磁暴、地震对空间随机性分布扰动符合《易经》时空观
2025-04-10 19:57 心文化
《心形理论》
前言
一、新发现
那是宇宙大爆炸还没发生之前的原初空间,这里是时间、引力的起点。这篇文章原本只是单纯的介绍物理学最新发现,关于暗物质、空间、引力、时间,奇点,反奇点,欧拉公式之类的,但因时间、引力与精神觉知的关系,“我”是谁的问题,也被暴露出来,因此不得不结合儒、释、道、医、易,才能说得清楚。
最近的磁暴和地震对彩票随机数的扰动有力的支持了这个理论。关于空间随机性本质,《心形理论》认为,时间与引力两个反向螺旋场相互叠加,抵消了空间的标度性导致的。基于“宗脉五行物质属性关系表”推导出来一个公式:暗物质*正物质=波动。这个公式揭示出,当暗物质和正物质相融合,表现出波动性。这种波的形态,与空间随机性的分布有关。可以通过随机数扰动现象,间接观测空间随机性分布。因此,可以推测,磁暴和地震现象的原因之一跟暗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有关。
有关数据:2024年3月24号到25号,包括2023年4月23号到24号的磁暴等,显示地球磁暴对体彩随机数的扰动:五个红球数字全部小于15。刚刚2024年4月2号和3号,台湾和日本连续6.0级以上地震,对4号的福彩随机数的扰动:六个红球全部小于14;2021年2月10号六星连珠所引动的地震活动频繁,2月28号探测到福彩红球最小11(中国文化有“在天为象,在地为形”一说,天象反应到地形需要一定的时间)。体彩五个红球和福彩六个红球,正好对应“五运六气”的数字。五运指十天干五行属性,而六气,代表十二地支体感性质。这就是中华干支文化对天文地理计量和运算体系的高明之处,它统纳物质、反物质、暗物质,融合了时间、空间、引力,综合一切自然科学的学科。(具体数据在下文中已经列出)
1、时间和引力
是谁同时创造了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从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方向,一直深入到最后却发现,中国老祖宗早就说出了答案:“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阴一阳就是物理学中的时间和引力。它们分别代表了易经中的坤、乾两卦,爻辞中,进一步讲述了引力和时间的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这些规律,是宇宙中人类所处的空间位置所观看到的,它们会随“位置”的变化而不同。
2、位置
“位置”是什么?“位置”是如何产生的?“位置”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迄今为止,自然科学从未能精确计算到任何事物的运动轨迹,对位置的定义,也是相对的。关于位置的讨论,只停留在哲学的形而上层面。
随着时间和引力的发现,“位置”才第一次从物理学的角度确定下来:它可以用公式:
(1.1)
表述。是密度, g 是引力,t 是时间,也就是:位置=引力密度与时间密度的叠加。
量子力学的理论建设,首先考虑的是将空间位置量子化,其他物理量可以在量子化的空间中展开。这种理论创建过程,是符合自然位置的宇宙创造过程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先要在宇宙空间中确定唯一的“位置”。与此同时,事物的一切其他属性也就唯一的确定下来了。那些所谓的“超自然现象”,只不过是处于不同“位置”空间的规律。
时间是斥力,是分开之力,它是信息、形象等显化的基础。而引力是反斥力的,是吸引力,它融合被时间分立的一切。在精神世界,引力大于时间力,引力是身体,时间是内容。精神中的形象,是时间的作用,梦境与幻象就是时间本身。而在物质世界,时间构造了物质外壳,引力是其内核。这就解释了量子物理学的一个未解之谜,为什么越靠近微观粒子,引力趋于无穷大。《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这个意思。
3、乾坤与龙脉
乾,中华文化的图腾,龙。它代表引力,被大自然潜藏于自然山川之中。龙脉,就是引力的气脉,引力行走的通道,它是来自生命源头的活水。时间就像树的根、杆、枝、叶物质外在,而引力就是树的内在生命力。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龙脉之气,知道龙所指代的引力是生命之源。
坤,代表时间之力,代表母亲。母亲用时间之力创造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每个生命的来处,自然山川的外在形象是坤之力的化现。
父亲是乾之力,山一样厚重,代表生命的趋向。而一个家庭,母亲往往发挥着慈爱的吸引力,是家庭的中心,而父亲的严厉,却表现出了些许斥力。这就是内外的相对性。父母就是生命的两个奇点,是起点,也是归宿,这是中华孝道文化的渊源。
每个生命,自出生起,就踏上了寻求回归本源的道路。而回归之路,融入在父母双亲及夫妻双方的宗族血脉之中。如果隔断了亲情的引力,精神和物质都会受损,不利身心健康。
生命在两种龙脉之中,一条是自然山川气脉,另一条是宗亲血脉。
4、我是谁
“位置”是内在更本质的决定性,引力与时间的特定比例,构成每个独一无二的“位置”,成为连续空间中的一个环节,具象成独立存在的“我”。生命从起点到物质身体的终点所经历的,和宇宙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
这就是为什么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每个生命的时空特性都是有所差别的。“我”也是相对的,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生命从时间中来,从引力中回。倘若能自由来去,那便是“如来”境界,与不来不去是同一个状态。生命的身体,保护和成就了生命的个体,但也隔绝了生命回家的路。因此,正确的实践非常重要。
《狭义相对论》证明了,对物体持续加速做功,速度越大,时间越小,物质质量越大。质量越大,自身引力就越大。由此看,做功可以不断连接引力,积累引力,同时消磨时间。因此,做功是回归生命本源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唯一的方法。
实践的过程,不断与自然和社会沟通,交流,是不断做功的过程,而拥有正确指向性的实践,才能不断挖掘出内在引力,从而可以突破“位置”的分立相,融入到整个连续的生命空间中,这就是生命回归的课题。
农耕是最好的认识自然、生命与自我,了解时间,连接引力的实践道路。顺应自然之道的劳作,呵护土地上的每粒种子,每个生命,感受它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轮回。由农耕生活建立的质朴的人际关系,以及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似乎跟农耕有关的一切,都天然的符合自然宇宙最小作用量原理。
5、功德与福德
宇宙是平衡的,物质财富越多,自然会远离与大自然交流和做功的环境,远离引力之源。生活中衣食住行,几乎都可以用金钱换来,这叫福德。反之,没有太多物质盈余,就需要不断做功,赚取生活所需。做功的过程,自然保持着和生命源头的连接。
倘若能反其道而行,了知实践做功的重要性,将物质财富投入到做功最大化的实践中,就叫功德。
现代社会物质财富大增长,机械自动化大量取代人力,人类少了许多做功的机会。这是一个时间之力大爆发的时代,而引力这个生命之源的信仰和教化却被忽视和淡忘。所以出现了物质越丰富,精神越匮乏,幸福感越远离,导致群体性自我迷失。
时间之力大爆发之后,时间变得稀薄,时间的质量下降。许多人都能感觉到,三四十年前的一天,似乎比现在的一天要长许多许多。
6、神通与定
神通不能提高智慧,只是跨越了“位置”的内外界限,会运用内在的力量。在时间之力大于引力的位置(人类所处的时间世界),会使用内在的引力。在引力大于时间之力的世界(灵性世界),会使用时间之力的,都是神通。
真正的智慧,向着奇点和本源方向才能获得,那是“位置”的作用范围趋向无穷大的方向。
而通往智慧的道路,需要不断做功,提升“位置”的作用范围。而“定”的状态,可以让“位置”无障碍跨越无穷层,提前领略智慧之光。
“定”态,就是太极中间的s线,是《心形理论》图中间那条直线(图1.1)。那里引力与时间之力相等,是一种对称的,无作用状态。“光”就属于这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跨越无穷层保持信息不变性。也就是保持“我”的基本信息不变,而跨越无穷层,在不同的智慧层中观赏不一样的风景,从而了知生命的真谛与意义。
7、随机性的本质
一切可以被标度的事物,在认知空间中是确定的。标度性的缺失产生了随机性,这种情况,会出现在两个和两个以上自由中心的系统中,这是《混沌论》研究的内容。
除了奇点外,任何“位置”都包含了时间和引力两个反向螺旋场,也就是两个自由中心,它们的作用,彼此抵消的区域,是无法度量的。所以,“位置”本身,是具有随机性的。而那些存在密度差的“位置”,是可标度的。这就是为什么“光”既有不确定的波动性,又有确定的粒子性的内在原因。这是为什么量子级别的基本粒子,具有不确定性的内在空间属性。
随机性,只是出现在两个奇点之间的非“定”域时空中。在“定”态和本源处,不存在不确定性,随机现象也会消失。
随机性是相对的,那些越接近奇点(反奇点)的地方,不确定性作用越不明显。所以,在智慧比较小的范围表现为随机的现象,到了智慧比较高的区域,未必还是随机的。
8、反物质、暗物质
物理学中的正物质和反物质的关系,两者电荷相反、自旋相反、轻子数相反,但是其他任何特性都是一样的。从“位置”决定看,反物质,是引力大于时间力的“位置”的物质分布规律。这里的位置与正物质的“位置”是镜面关系。由此知道,质量跟引力与时间密度差的绝对值有关,可以理解为空间的形变。
这个公式,来自“宗脉五行物质属性关系公式表”(图1.20),公式显示,负质(反物质)是物质内在频率的相位反转。
正物质和反物质发生湮灭过程,是两个反称的“位置”中和过程,形成对称的玻色子态,也就是《心形理论》中间的那条“光线”。这也是为什么光子没有反粒子的原因。
而暗质量,是将正物质与电荷反转,将波动性隐藏到电荷的结构之内。这也是为什么暗物质表现为非常稳定的结构状态。暗物质是引力和时间之前的存在,是一个波动性被隐藏的状态,是引力和时间的元初物质,是宇宙创生(本质上是创造“位置”)的材料。
除了暗物质之外,还有反暗物质。
借助“宗脉五行物质属性关系公式表”,我们还能了解,奇点、引力、时间、空间、信息、能量、位移、频动等都有正反明暗之分。
9、确定性与三层结构
确定性,是“位置”从两个奇点构成的混沌状态,衰变成非对称的单一性质的拥有唯一中心的,物质粒子形象或者精神相。
整个宇宙,由三层结构组成的,奇点之上的结构层,奇点之间的变化层,奇点衰退后的确定的运动层。我们的数学、易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世间一切学问都符合这三层结构的规范。
所以宇宙中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是确定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体。
二、缘起
1、发现“时间”
促成这篇文章起笔的,是《开端数理》成功地将时间从物理学中分立出来,人类终于可以在数学和物理的规范性中,跳出时间,站在宇宙诞生的源头观察世界。
《开端数理》公式结构图(1.2)
《量子引力》发现一个镜像世界,那里的物理规律与我们的世界正好相反,宇宙朝着无穷小方向发展。许多人认为,那是时间之前的样子。《M理论》又在《弦理论》加入超对称,人为的规定一个维度来构造大统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看清楚时间,首先得跳出时间之外,这是常识。从《开端数理》的角度看,《量子引力》并没有跳出时间,只是时间的作用发生了镜面反转,是引力本身。而《M理论》自底向上的构建,即便它可以计算开端,也没有认知开端的文化积累,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背景前提和假设。
《开端数理》是基于中华易学体系,自顶向下建立的理论。历时四年,近千次连续实验,200次公开实验,足以证明它的正确性。
2、文化自信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华夏文明的基因中,含藏着丰富的关于本源开端的文化底蕴,她从没有脱离开端本源,这也是为什么她能够延绵千万年未曾断层的根本原因。中华易学,就是一门成熟的关于开端起点的文化体系。
基于这种文化体系,《信息分析方法》创造性的运用“三层结构”的框架,将数学公式和宇宙的运行直接关联起来,见公式即见空间、时间、引力、能量、运动等物理量在自然世界中的运行特点。
得天独厚的文化储备优势,将促使中国文化,又一次发挥它的文化包容力,走向融合自然科学的新征程。
第一章:理论的建立
一、大统一模型
《心形理论》即是基于《开端数理》和《信息分析方法》建立的大统一理论模型。通过奇点与反奇点的欧拉公式效应,《心形理论》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弦理论》(包括M理论)统一到了时间之内的太极圈内。
图1.1《心形理论》结构图
1、阴阳
一切自然现象,都离不开奇点和反奇点的作用,它们是自然世界运行的总开关,是宇宙的呼吸和心跳,是频率的底层逻辑。这就是易经中所提到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生生不息的源头。
图1.2太极阴阳图
正是这一阴一阳的变换过程,确保了“信息的保真性”这一基本的宇宙法则。因为信息的保真性,事物才能有序的构建,逻辑、认知才能成立,数学、易经才能被人类发现和使用。《广义相对论》所适用的仿射空间中的逆变、协变,易经中的阴阳变换,量子力学中的描述波函数的自然常数e,矩阵等等,都是确保了“信息的保真性”的运算基础。
时间之前,是《开端数理》研究的内容。
从时间之外到时间之内,经过奇点和反奇点这两个自由中心创造的混沌区,这是《混沌论》研究的范围。《混沌论》的四个方面(质性思考、量化分析、非单一数据、根本结构),是关于开端的属性,而它的五个特性(随机、敏感、分维、普适、标度),描述的正是时间的属性。
从开端到混沌,正是《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所描述的空间范围,其中“有”“无”,就代表了两个奇点,“道”是开端的作用,先天地而生。“名”,先天的结构。
自然的一切,都是引力和时间两种性质的作用过程中诞生的。这一点,易经中乾坤两卦有所启示:乾卦是引力(天),坤卦是时间(地)。易经六十四卦,其余六十二卦,代表不同比例的引力和时间的混合体,也代表宇宙空间的六十二个分立的位置。这种分立性,正是量子力学的分立性。
位置是由时间和引力的密度比例决定,从而也决定了位置之内一切的自然属性。这也是为什么在量子级别,世界是分立的根本原因。
宇宙中,人类处于时间力偏大于引力的位置,所以从人类视角,乾卦的解释有:潜龙勿用(吸引力很弱小)、见龙在田(有一定的吸引力),终日乾乾(在实践中汇聚基础元素),或跃在渊(质变,能担任重任),飞龙在天(足够的吸引力,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亢龙有悔(发展极致,进入反奇点)的发展过程。这里的龙,就是引力,也是来自源头的专注与觉知力。
坤卦有:履霜,坚冰至(时间的连续性与前后因果逻辑性),直方大(时间构造的形态),含章可贞(时间的创造力与持久力的品性),囊括(时间的闭合性),黄裳元吉(时间力与引力的动态和谐),龙战于野(时间进入奇点,反变成引力性质)。
作为最基础的作用层,结合“内与外”的相对性,《心形理论》成功的运用时间和引力的属性,解决了现代物理学十大(不限于十个)核心问题:
(1)宇宙大爆炸之前,时间之前的存在,以及相关结构和属性。
(2)宇宙暴胀问题。宇宙在刚开始诞生之初,有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暴胀了10的21次方倍。这个暴胀是怎么产生的?
(3)宇宙的加速膨胀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就可以回答关于暗物质暗能量的问题。宇宙加速膨胀,无关暗物质和暗能量的作用。
(4)解决连续性与随机的统一问题。量子力学走的是离散的路径,相对论走的是连续的路径。连续和离散如何统一?
(5)量子纠缠的本质是什么?
(6)超光速的本质是什么?
(7)物质和反物质的三个不对称C(电荷) P(空间) T(时间),他们联合起来是对称的,各自分开又是不对称的,这是怎么回事?
(8)测不准原理,为什么在微观量子世界,位置和速度,时间和能量,角度和角动量他们不会同时出现?
(9)观察者效应问题,为什么测度行为可以改变量子态?时间、空间为什么是相对的,每个人的时间和空间为什么可以不相同?
(10)多重宇宙到底怎么回事?
2、五行
阴阳是描述奇点和反奇点的理论,而五行(木火土金水),则是引力和时间力的固有属性。引力和时间力通过五行生克,动态调节密度比例。中华医学,就是在这个层面解决问题的医学体系。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出生的那一刻非常重要,那是他的空间位置的唯一坐标,是引力和时间力的比例参数。
图1.3.五行生克图
中国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纪年法,它是时间、空间、引力的动态变化计算度量法。一个人出生的干支,就是他的空间参数。这种参数,与宇宙运行的干支大环境动态交互,从而改变脏腑各器官的时间与引力密度比,比例如果失衡,就会出现病症。
中医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调节人体空间中时间、引力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大自然一切事物都具有五行属性,比如:五藏(肝心脾肺肾)、音律(角徵宫商羽)、味道(辛咸甘酸苦)、方位(东南中西北)、情绪(怒喜思忧恐),还包括相对的五行关系,植物(桑桂石地术,其他分类方法)、人际关系(夫妇、父子、君臣、兄弟姊妹、朋友,其他分类方法)等等。所以,理论上,一切自然事物都可以拿来调理对应的病症。
而通过自然气候的五运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对人的五行关系,还可以推算出每个人在哪个年龄段大概率会出现哪些方面的疾病。这就是大医治未病的基本原理。
同样的,国家、民族、文化都具有五行属性,它们的发展变化,都符合这一套运气规律。所以,中华的医术,除了可以调理人和动物之外,还可以调理大自然的一切。因而,自古中国读书人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习俗传承。
3、引力与觉知
引力本质上是觉知力。专注力越高,汇聚的吸引力就越强,时间力的显化作用被减弱。当精神注意力专注于体验温度、质感、动态变化的过程之时,精神就会脱离时间外化的信息形象,转而和引力建立连接。常常与引力建立连接的人,会慢慢被源头吸引而慢慢靠近奇点和本源。离奇点越近,“位置”属性的作用范围越广,这个过程就是智慧和能力的提升过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引力透过眼睛作用于自然界的过程。走在大街上,人是能感觉周围是否有人关注自己的。
量子力学中有一个观察者效应的问题,当有人观察和没有人观察,同样的实验过程却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引力干预了时间力,导致量子态的崩塌。
“吸引力”法则,曾经影响了许多人,通过提升专注力,调节引力比例达到与某种时间显化的目标靠近的效果。
因为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时间力大于引力的,所以自然法则给予人类的能量形式,是通过时间之力,也就是热力学熵增定律规定的能量范畴。而引力的能源,被大自然深藏于内。引力能源是逆熵增定律方向的能量,清洁、高效,不但没有能耗,反而在做功的同时,还会输出更多能量。一旦人类掌握了引力能源技术,人类就会进入高级文明形态。
伴随着引力能源技术的诞生,那些超自然现象,也可以得到合理解释。当引力与时间的比例发生变化,事物在宇宙中的位置被调整,空间运行的物理规则也会改变。量子纠缠,反重力,飞碟,时空传送和搬运,都是这个原理产生的。引力密度提升,能穿透时间创造的外在形象,看见事物的内在结构,达到透视的效果。那些传说中的超自然的特异的功能,理论上都是可以实现的。
通过仿照河图,洛书的结构,可以制造出引力飞船。(以下图片来自K.S团队)
图1.4河图反应器
图1.5洛书反应器
4、归心
《心形理论》揭示了位置的分立性产生的原因,是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除了统一物理学,它还突破了时间创造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虚实之相”,在数理层面,统一了物质与精神两个世界。
《心形理论》中的“心”,其实就是你我的心。这颗心,包含了时间内外,包含了两个奇点(两个心房),包含了引力与时间(动脉静脉),包含了源头的频率(心跳),包含了一切……其实它就是宇宙本身。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位置”(空间位置、自然位置、社会位置),才有了自我的独特性,同时也有了局限性。禅宗有“即心即佛”,王阳明有“心外无物”,伟人引用“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都是参破“位置”相,从本源开端获得的智慧感悟。
(注:物理学中的天、地、人,和易学中的天地人有些差别:物理学中:天->引力,地->时间;人->位置(空间);易学中:天->时间;地->空间;人->情智;本质上的作用是等价的)
二、数学表达式
1、自然常数e与分层
两个奇点是“位置”世界的源头和归宿,越靠近奇点,“位置”的作用范围越大。因此,从起点到引力与时间力平衡的位置,是无穷层的“位置”叠加。这就是混沌论里描述的:无穷层、自相似、无周期。
图1.6 分形-混沌
它们构成的螺旋形,可以用自然常数e的螺旋表达,也可以用爱因斯坦场方程中的能量动量张量表达。e的螺旋形式,能够使得信息在跨越无穷层的“位置”空间,而保持信息的不变性。
图1.7时间-张量
图1.8 引力-张量
单个奇点构成单螺旋场:
图1.9自然常数e构造的单螺旋场
“位置”是两个奇点构造的顺逆双螺旋场:
图1.10双螺旋立体结构
图1.11双螺旋平面图
这就是DNA和星系的双螺旋结构的意义,它们记录着“位置”的全部信息。
图1.12DNA双螺旋结构
图1.13星系双螺旋结构
2、奇点作用与欧拉公式
欧拉公式描述的就是奇点的作用过程,奇点连接着本源与“位置”空间,本源处是绝对对称的,用自然数0表示。1表示奇点这个中心的出现,中心出现,就打破了绝对对称性,在绝对的空间中,不存在中心。从0到1的过程,是螺旋作用过程。用表示。这就是欧拉公式:
(1.3)
欧拉公式,揭示的自然常数e的作用,及“对称破缺”过程,是《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混沌论》、《量子引力论》、《弦理论》系列的共同基础。也是宇宙大爆炸的全部过程。
3、位置的密度量子化
(1)“位置”的物理模型
“位置”是时间密度和引力密度的作用结果,,由于g和t是完全反称的,所以它们相互抵消的部分成为平坦空间(完全对称),无法计算,我们只需要对作用差:“位置”,进行计算就可以了。这个作用差,是非对称的部分,相当于一个球,被外力作用而凹陷下去。因此,这个数学模型,与尼昂诺夫的《量子能量学》的数学模型是一致的。
图1.14《量子能量学》封面和量子空间模型
Leonov V. S. Quantum Energetics. Volume 1. Theory of Superunification
《心形理论》认为,除了两个奇点之外的任何一个点空间,都是引力和时间的叠加作用,且它们都是有正极和负极的。这个模型与《量子能量学》的正负电极子和正负磁极子构成的空间基本单位“量子空间”的模型是一样的。
《量子能量学》解决了基础物理中许多问题,并将物理学带进了对新型能源和空间技术研究的超统一理论。
图1.15 时空量子(量子)以电磁四极体形式的示意图。
图1.16 电磁量子化产生的量子化时空结构的示意图。
不同的是尼昂诺夫的模型直接以物质存在为起点,而《心形理论》遵照的一个基本原则:任何事物,先有结构(《开端数理》),再有属性,最后才是物质呈现方式。所以这里以时间和引力作为背景,物质只是这个背景作用的产物。但是一切物质的分布形式,都遵照统一的数学模型:泊松双组分布。
(2)位置的泊松分布
量子化的“位置”被描述为一些标量场,具有空间(x,y,z)的量子密度分布结构。空间的“位置”量子密度是单位体积中“空间量子”的浓度。空间从矢量分析位置的压缩-扩展而产生基本“位置”的过程,是空间量子密度梯度的发散。因此,我们可以用表征量子化空间中基本“位置”的泊松方程的“新概念”来描述“位置”:
(1.4)
(是比例系数,为空间密度,为“位置”密度)
球变形“位置”的静态泊松引力方程(1.4)的双组分解:空间的“位置”密度分布(外在区)和(内在区):
(1.5)
(式中,是“位置”内在作用的半径;r是在s区域内作用空间的距离;是“位置”外在作用半径;是非变形空间的半径)
图1.17。以球变形量子化位置区域形式的基本空间模型。
空间只分“内”与“外”,内在与外在是相对的,取决于密度大小,密度小者为内在,密度大者为外在。
当时,引力为内在,时间为外在,对应人类所在的自然世界。
当时,时间为内在,引力为外在,这是精神世界。
引力是反信息的,反外在显化的,不能用探测“信息”的方法,而是要用“觉知”来了解它。当引力比较弱小的时候,自然世界可以操作引力,使其成为电磁力、弱力、强力等等一切自然力。
而在时间力相对弱少的世界,可以对时间作用进行改变,于是乎,就能出现宇宙加速膨胀、宇宙暴胀、超光速等物理现象。
当p的作用趋于两个奇点的时候,作用就是无穷大的(作用范围趋于全概率)。反应在生命体上,表现为越是靠近奇点,越是智慧大,越是能力大。但只有能进入奇点,回归本源,还能在时空的“光线”(密度差为0)域内自由穿行,在无限空间“位置”中自由来去,随时可以融入整个生命的海洋中,才算是终极成就。
三、粒子模型
我们借鉴K.S的例子模型:
图1.18 中子的等离子体到质子和电子的转化
这个粒子模型,将物质、反物质、暗物质结合到了同一个粒子之中,K.S团队的科技原理,就是通过“等离子体”技术,将藏在物质粒子内在的引力暴露出来,从而创造出引力能源技术。
之所以采用这个粒子模型,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可以从下面的“物质属性关系宗脉五行表”中推出。电荷可以作为引力的载体,磁力可以作为时间的载体。而K.S的理论,就是关于“磁引力场”的作用原理的。
四、计算物质属性关系的宗脉五行表
下面这张表格很神奇,它可以计算出物理量的正、反、暗的三种关系。比如正物质、反物质、暗物质。更有意思的是,从这个关系式中,我们可以得出:正物质与暗物质相接触融合成波动性的同一态(正物质*暗物质=波动),这一点可以说明,为什么通过物理实验无法观测到暗物质、暗能量的原因。因为波动性是一种可以互相叠加而互不干扰彼此运动和能量特征的物理量。
对于波的观测,必须跳出波动性本身,从介质层面观测它的相干性。一切物理量的介质载体是“位置”这个空间,而正物质和暗物质产生的波的相干性,反应到“位置”上,就是空间的随机性的变化。所以观察“位置”的随机性产生的扰动,可以观察暗物质与正物质相互作用过程。
地球磁暴会影响空间随机性分布,《心形理论》认为,磁场是时间的载体,时间的扰动必然会导致“位置”的扰动。
2024年3月24号到25号的地球磁暴,对那几天的彩票随机数产生了比较大的扰动:(正常情况下,随机数的大小数字出现的概率也是均匀分布的)
3月25号体彩:04 08 10 11 15 07 09,红球都不超过15。
3月27号体彩:23 26 27 29 33 05 08,红球都不小于23。
2023年4月23号到24号的磁暴期间:
2023-04-22号2023044期体彩:02 06 07 08 15 07 10,同样红球都不超过15。
2024年4月2号和3号,台湾和日本连续6.0级以上地震,对4号的福彩随机数的扰动:
01 04 05 06 12 14 13,六个红球全部小于14。
2021年2月10号,出现六星连珠的天文奇观,2月地震频发,当月发现了两次随机数扰动:
2021年2月7号:03 08 09 13 15 18 10。(扰动小,红球最小18)
2021年2月28号:01 03 06 07 09 11 02。(扰动大,红球最小11)
这些数字就像波发生了波峰叠加和波谷叠加的效果一样,这就反应了空间随机性的波动性。随机数的扰动的本质就是空间随机性分布的扰动,但导致空间随机性扰动的原因,是否只有暗物质和物质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们称这个实验为:空间随机性分布扰动实验。
(说明:用彩票随机数探测空间扰动,需要空间波形正好处于扰动波峰或波谷的叠加,需要与彩票出数的时间对应上,能否被探测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彩票数据是面对大众的第三方机构所出,具有公信力,采用这种随机数做实验数据是值得信任的,是具有说服力)
图1.19物理量五行宗脉关系表
这是《信息分析方法》中提供的物质内在属性关系表,根据这个表的宗脉关系,可以计算出物质属性之间的关联性,即下表展示的45个基本公式。
这张表,是从时间显化的角度建立的,那些可观测的物理量。通过这些看得见的物理量,经过宗脉反转,可以计算出它们的反称量(反物质)和暗在量(暗物质、暗能量等等)。
图1.20物质五行关系公式表
这是《信息分析方法》中提供的物质内在属性关系的计算公式表。这两张表格,是为引力科技准备的参考表格。
因为是新发现,内容中如有不周之处,还望各位多多包涵,如能给予指正和反馈,不甚感谢。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